2019年电商界开年大戏——阿里帝国大战国家公司总局又有了最新进展,今天一大早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是阿里股票大跌,市值蒸发一千多亿,跌掉了一个京东的市值,美国王牌律师所将起诉阿里。第二件事是苏宁又玩了一次“六连版”的海报,主题围绕“正气、正视、正道、正事、正规、正果”,配以拳头等各种手势,在各大报纸上同时刊登。
不过,我们不太明白,明明自己有错,为什么阿里要对国家公司总局的调查程序问题揪住不放,而不是成立更严格的平台打假机制,但是,假货问题其实一直是阿里的不定时炸弹,现在已经引爆,如果不了了之,国家机构的威严荡然无存;如果开始打假,再加上早就被呼吁的网购缴税事件,2019年,一定会是电商格局的分水岭。
当然,打击假货不是打打口号就行了,各大电商平台都在号称自己打击假货,但是“打假机制”呢?
自查、外查、举报赔偿等等,全方位的举措才会无死角的处理假货。
从苏宁这次“打假”公布的几项举措来看,有一个特点值得借鉴,平台首问负责、邀请国家相关机关介入、招募民间监督资源等,属于多视角监督,假货这种毒瘤是无孔不入的,没有多视角的合力,完全治不了。
若只是你平台有自己的机制,那就没有意义,因为可松可紧,完全是你自己在掌控,你有三百个人打假有什么用?如果有一千万个假货,三百个人够用吗?三千人够用吗?
所以,外部力量是必须要用的,让假货的竞争对手看着他们,让消费者看着他们,让国家的法律看着他们,这样才能真的“打假”。
假货不是任何平台的责任,就跟这个国家出了小偷,你不能说政府有责任,但“打假”的水平和执行是平台的责任,打击犯罪不利就是政府的责任。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不复杂,也不是责任的问题,我们不必为了假货问题口诛笔伐谁谁谁,这是一个决心的问题,是国家,或者平台的决心问题,连打击腐败问题都能做好,区区网购假货的问题,就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