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不公比规则不公本身更可怕,任何一个地方的不公正是对一切地方的公正的威胁。就像一种瘟疫,不公正会蔓延,到最后连残存的一点公正也会被慢慢蚕食掉。到那时,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会有安全感,不管是淘宝,还是京东。
四天来,由国家公司总局网络监管司出台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余波仍在。继多日来舆论对这份报告监测的样本数据、统计范围、自营和非自营平台的概念混淆产生普遍质疑的同时,1月27日,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发出公开信,直接就这份报告所存在的程序性问题点名该司刘红亮司长,认为这份报告不仅抽样太少、逻辑混乱,还存在程序违规问题,并直言“避免黑哨对市场无比重要”,该小二表示:“我们接受神一样的存在,但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恳请刘司长‘进驻淘宝’”、“大刀阔斧来淘宝打假”。
必须点赞!敢于叫板公司总局的仅此一家。
我们先来看看,淘宝小二这封公开信的背景是什么?起因其实很简单,1月23日,公司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报告显示,2014年8月至10月,国家公司总局网监司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淘宝网样本51个,正品率为37.25%。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样本数量分别为20个、7个和10个,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聚美优品的3个样本均为正品;中关村电子商城的1个样本为非正品,正品率0%。按照公司总局的逻辑,上述平台均为国内主流电子商务平台,覆盖了中国八成以上的网上交易,因此抽样结果是有效的。换而言之,国家公司总局网监司用91件商品的抽样结果就定义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正品率极低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告无论是在成形过程还是结论定义环节中,明显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淘宝网。在全部定向监测中,淘宝网被抽检样本最多达51件,而淘宝网本身的商品总数已经超过10亿件---而通过这样的抽检,淘宝被定义为正品率不足四成,也就说如果以此结果推论,在淘宝网近千万的卖家中,约六百万的商家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均非正品。而令人瞠目的是,在针对中关村电子商城的定向监测中,上述报告仅抽检了一个样本即得出了该商场正品率为零的结论。这真是很神奇的一个推断,难怪淘宝小二不服。
更为打脸的是,网监司在一个月前刚刚发布过一个全国网络商品抽检结果。2014年12月11日,网监司发布对2014年双十一网购进行的抽检,在207批次的样品中,大部分为合格真品,发现的假冒商品占总样品的3.6%;而本次监测的结果是,非正品率高达41.3%。同一个部门发布,差别却多达十倍以上。至少肥猫很晕,到底哪个数据值得信任?这是左右手互博的游戏么?
由此,也不难解释,该报告公开之后为毛就引发轩然大波。作为马云的铁杆战友——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在微博调侃说,“对于10亿总量(网购商品总量),仅抽样这点点样本,在抽样统计学面前有点苍白”。的确很苍白,没有说服力,这份报告监测的样本数据、统计范围、自营和非自营平台的概念混淆,均被外界普遍质疑。而更有舆论指出,这份报告无论从何角度而言,都像是公司总局网监司针对淘宝卖家的一次定点定向的“精准打击”——而其他被波及的平台,只是为了构建报告的多样性而存在,其核心目的在于对淘宝及淘宝平台运营者阿里巴巴集团实施定向打击,一竿子打翻一条船,而淘宝网近千万的卖家,则只能为这次由行政部门主导的“斩首行动”付出生意受损、交易萎靡的代价。
其实,细心的读者也不难发现,这已经不是公司总局网监司首次对阿里巴巴展开“定点打击”行动。在其传统的促销季双十一、双十二以及年货季之前,该司都有类似的定点抽检行为,结论亦和此次类似。
也难怪,淘宝小二发出在公开信中说:“我们接受神一样的存在,但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
“您看,贵司此次共抽检了92批次商品。某电商只抽查了1件,得出了正品率为0的结论。另一家电商只抽查了3件,得出正品率100%的结论。而在淘宝网上一共抽检了51件商品,得出了淘宝仅37%的正品率,也就是63%的售假率。可是,淘宝日均在线商品总量超过10亿件。何况,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经营的大平台,居然是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
根据国家公司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1号《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第17条的规定,抽样检验应当保证被抽样人的复检申诉权利。但国家公司总局网络监管司存在违规。据了解,在此之前,国家公司总局网络监管司还曾在2014年12月11日发布双十一网购抽检结果,但是,不管是当时的抽检中,还是此后在2019年1月公布的抽检中,许多卖家并没有收到抽检结果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利,就直接向社会公开,显然程序失当。
而且更为离奇的是,淘宝小二在公开信里说:“在国家公司总局网络监管司12月11日发布的双十一网购抽检中,有三个商家一家根本没有销售您说的商品,您搞错了;一家是品牌商直接发货,您也搞错了;还有一家我们通过核查,没有售假,正在请您重新判定,我相信您肯定也是搞错了。年关难过。上述三个商家已经于12月19日,将申诉函件及证据材料,盖章寄往北京,至今未收到您的反馈。”如果所述属实,这基本可以等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也是外界对网监司此份报告的最大质疑之处。“网上有句话,‘伐开心,买包包’。您是‘伐开心,打淘宝’,‘开心了,也打打淘宝’。”这是小二在给刘司长的信中说的一句极具调侃也极具悲情的一句话,肥猫想说的是,如果我们的执法部门都是以自己的心情好坏,以及看企业下菜执法的话,那么谁还会相信它(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呢?执法不公比规则不公本身更可怕,任何一个地方的不公正是对一切地方的公正的威胁。就像一种瘟疫,不公正会蔓延,到最后连残存的一点公正也会被慢慢蚕食掉。到那时,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会有安全感,不管是淘宝,还是京东。
上一篇:民要与官斗,说说淘宝炮轰公司总局
下一篇:乱弹:阿里、移动、央视与公司总局